研究论文

《典經》與《玉樞寶經》中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 天尊之形象比較

侯金全호우찐췐*, 陳美華천메이화**, 蔡佩芬차이페이펀***
Ho Jinchyuan*, Chen Meihua**, Tsai Peifen***
Author Information & Copyright
*臺灣永和丹心弘道會 硏究員, E-mail: dog30915@hotmail.com
*대만 영화단심홍도회 연구원
**臺灣宗教學會 理事長, E-mail: yulan.wh@gmail.com
**대만종교학회 회장
***臺灣亞洲大學 副教授, E-mail: fen2006@gmail.com
***대만 아시아대학교 부교수
*Executive Secretary, Yonghe Danxin Hongdao Association, Taiwan
**Chairman, Taiwan Association for Religious Studies, Taiwan
***Associate Professor, Asian University, Taiwan

© Copyright 2020, The Daesoon Academy of Sciences.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3.0/)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non-commercial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Received: Jan 31, 2020; Revised: Mar 18, 2020; Accepted: Apr 18, 2020

Published Online: Jun 30, 2020

中文摘要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臺灣道教中,被奉為雷部至上之神;在韓國大巡真理會中,卻是其宗教信仰的至上神。而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也因為在兩個宗教中具有相同名稱,不禁讓人想知道,在不同宗教卻出現相同名稱的神祇,兩者之間是否指的是同一位神?亦或是兩者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個宗教中,所負含的意義為何?諸如此類的相關問題,有必要先進行基礎性的釐清。

而宗教經典即是釐清基礎性問題的基石。宗教經典對於具有該宗教情愫的人而言,通常具有一定的神聖性、權威性與教化性,這些宗教經典的特性,經常可由經典中人物的話語或經文字句中看出端倪,因此,本文亦試圖從兩宗教的經典中開始著手研究。

本文從韓國大巡真理會與道教正一派的兩部關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經典《典經》與《玉樞寶經》著手,探究兩部經典中,解析關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部經典中的神聖形象、權威形象與教化形象,並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部經典中的形象進行比較,試圖探究兩者異同性。

本文基於釐清「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宗教中的異同」的終極目標下,於本文中先進行第一步的經典分析探究。本文內容大致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探究兩部經典的內涵,包含經典的由來、內涵與價值。第二部分為,兩部經典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三種經典形象,包含神聖形象、權為形象與教化形象。第三部分為,兩部經典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三種經典形象比較。最後,以兩教間的發展演化、歷史關係,為兩部經典中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存在價值做些許論述。

국문요약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은 대만 도교에서 뇌신 중의 최고신으로 여겨지고 있으며, 한국 대순진리회에서는 종교 신앙의 최고신으로 여겨지고 있다.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은 이 두 종교에서 같은 명칭을 가지고 있기에 사람들로 하여금 그를 더욱 알고 싶게 한다. 서로 다른 종교에서 동일한 명칭의 신이 출현하였는데 이 두 종교가 동일한 신을 지칭하고 있는가? 두 종교 사이에 일정한 상관관계가 있는 것은 아닌가?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이 두 종교에서 지닌 의미는 무엇인가? 이러한 문제들은 반드시 먼저 기초적인 연구가 선행되어야 한다.

종교 경전은 기초적인 문제를 명확히 하는 초석이 된다. 종교 경전은 일반적으로 종교적 감정(종교적 신앙)을 가진 사람들에게 특정한 신성성, 권위성, 교화성을 지니게 한다. 이러한 종교 경전의 특성은 종종 경전 속의 인물의 말이나 경전 문자ㆍ구절을 통해 찾아 볼 수 있다. 따라서 본 논문에서는 두 종교의 경전에서부터 연구를 시작하고자 한다.

본문에서는 한국 대순진리회와 도교 정일파의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에 관한 두 경전인 『전경』과 『옥추보경』에 대한 연구이며, 이 두 경전을 통해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을 해석하고 분석할 것이다. 이 두 경전에 나타난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의 신성한 이미지/형상, 권위적 이미지/형상, 교화적 이미지/형상을 살펴보고, 두 경전에서의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에 대한 이미지/형상이 어떠한 유사점과 차이점을 지니고 있는지 비교연구를 통해 살펴보고자 한다.

본 논문은 ‘두 종교에서 나타난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의 유사점과 차이점’을 명확히 하는 것을 궁극적 목표로 하여 기초적인 경전 분석 연구를 진행할 것이다. 본문의 내용은 크게 네 부분으로 나뉜다. 첫째는 두 경전이 내포하고 있는 의미(경전의 유래, 의미, 가치)를 탐구하고자 한다. 둘째는 두 경전 중의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의 세 가지 이미지/형상(신성형상, 권위형상, 교화형상)을 살펴보고자 한다. 셋째는 두 경전 중의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의 세 가지 경전 형상에 대해 비교하고자 한다. 넷째는 두 종교 간의 발전 변화ㆍ역사 관계를 살펴봄으로써 두 경전에 나타난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의 존재적 가치에 대하여 논술할 것이다.

Abstract

In Taiwanese Daoism,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Responder, Thunderbolt-bearer, and Transformer of the Universe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is the highest deity in the Thunder Ministry. In the the Korean new religion, Daesoon Jinrihoe (大巡真理會), he is the Supreme God. However, since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Responder, Thunderbolt-bearer, and Transformer of the Universe has the same name in these two traditions, it naturally leads people to wonder whether or not they can be considered the same deity. Or failing that, it could still be asked, to what extent are these two deities related? Or it could further be asked what meaning does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Responder, Thunderbolt-bearer, and Transformer of the Universe have in these two religions? Anyhow, all such questions depend on first establishing a greater degree of basic clarity.

Religious scripture can serve as a cornerstone in gaining such basic clarity. Scripture almost invariably contains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divine nature, divine authority, and sacrosanctity of deities reflective of what is understood by the devotees of those religions. Clues on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se key attributes of deity-depiction can be drawn out of scriptural accounts, and as such,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ll begin by comparing two relevant scriptures. The representative scriptures highlighted in this paper will be The Canonical Scripture (典經) of Daesoon Jinrihoe and The Scripture of the Jade Pivot (玉樞寶經) of Zhengyi (Orthodox Unity, 正一) Daoism. These scriptures will serve as the basis for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ivine attributes of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Responder, Thunderbolt-bearer, and Transformer of the Universe in terms of his divine nature, divine authority, and sacrosanctity. By comparing these two scriptural accounts of his divine attribut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at arise can be properly explored.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clarify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Responder, Thunderbolt-bearer, and Transformer of the Universe.’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step will be an exploration of scriptural analysis.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general contents of the two scriptures, including their origin, contents, and value. The second section focuses on the three main divine attributes of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Responder, Thunderbolt-bearer, and Transformer of the Universe: his divine nature, divine authority, and sacrosanctity. The third section will compare the depictions of the deity in the two scriptural accounts in terms of those three attributes. Lastly, the deity’s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both religions is shown and compared and final remarks are made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Responder, Thunderbolt-bearer, and Transformer of the Universe.

Keywords: 九天上帝;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典經; 玉樞寶經; 大巡真理會
Keywords: 구천상제; 구천응원뇌성보화천존; 전경; 옥추보경; 대순진리회
Keywords: The Celestial Worthy of the Ninth Heaven; The Canonical Scripture; The Scripture of the Jade Pivot; Daesoon Jinrihoe

一、前言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臺灣道教中,被奉為雷部至上之神,據玉樞寶經中所載,雷師皓翁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天尊大慈,天尊大聖,為群生父,為萬靈師,…,所以總司五雷,天臨三界者也」,在《太上說朝天謝雷真經》、《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雷霆玉樞宥罪法懺》…等相關經書中,亦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主雷之神的相關記述。現今臺灣道教道壇中,在進行某些重要儀式時,行法的高功道長亦會透過「變神」,化身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來執行法軌。

在韓國大巡真理會中,其宗教信仰的至上神,名稱為「九天上帝」,1)總名稱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姜聖上帝」,2)又稱為「甑山聖師」或上帝。3)

其中關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姜聖上帝」之稱謂,與道教「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有相當大的雷同處,屏除「姜聖上帝」為九天上帝姜一淳之尊稱後,其餘十字在字元與排列上完全相同。

巧合的雷同,不禁讓人想知道,在不同宗教卻出現相同名稱的神祇,兩者之間是否指的是同一位神?亦或是兩者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此一問題,目前仍有各國的學者們進行研究,但可能限於語言與文獻解讀問題,目前仍未有定論。

而本文亦非為解決上開問題之研究,乃僅止於透過研究大巡真理會對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姜聖上帝」(下稱九天上帝)有所記載之《典經》,以及道教對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下稱普化天尊)於玉清天說法有所記錄之《玉樞寶經》中,關於兩位神祇在經典內所呈現之多方形象,進行單純客觀的比較研究。

研究內容雖並未對兩位神祇的同異性或關聯性之爭點,進行正反立場之判讀,但仍希望從兩位神祇的重要經典比較中,能夠於未來研究兩位神祇時,能提供一部分研究方向與思考觀點。

二、《典經》與《玉樞寶經》之內涵

(一)《典經》之內涵

《典經(전경)》是大巡真理會的主要經典,記敘了信仰的對象即九天上帝的教誨和其宗教活動,道主的宗教行跡。典經於1974年4月1日首次發行。4)

《典經》的由來最早可追朔到信仰姜甑山的「普天教」時期。5)普天教時代革新派的領導「李祥昊」,將姜甑山在人世間進行「天地公事」的事跡進行收集編篡,爾後出版《甑山天師公事記(증산천사공사기)》。之後,「李祥昊」又將更多關於姜甑山的事跡再行編篡,爾後出版了比《甑山天師公事記》更為詳盡的《大巡典經(대순전경)》,《大巡典經》自此成為各「甑山教團」普遍使用的經典。6)

在韓國光復之後,7)各教團以《大巡典經》為基礎,加入了各教團創始人的事蹟和教誨,各自獨立發行屬於自己教團的經典。而《典經》即是大巡真理會加入道主8)的事蹟編篡而成並於1974年四月首次發行。又於2010年七月發行首刷中文版。9)

《典經》的內容一共可分為八個部份(韓文版僅有七個部份),分別為:

  1. 行錄:共分為五章,主要講述九天上帝降生為人的人生記錄,從降生為姜一淳的淵源,直到其化天後的事蹟。

  2. 公事:共分為三章,主要講述關於九天上帝降生為人後,於西元1901年開始至1909年止,九天上帝所進行有關「天地公事」的相關記載。

  3. 教運:共分為二章,第一章主要講述九天上帝於西元1902年稱「吾將定教運度數」開始,所傳授相關的咒語、符文等;第二章則係講述道主趙鼎山從出生到化天的過程中,如何承接九天上帝之道統,以及創立「無極道」確立大巡真理會的宗旨、信條與目的。

  4. 教法:共分為三章,主要講述九天上帝對於從徒所做的身教、言教、書教與遭遇各種事件時的機會教育,10)用以表達九天上帝的智慧與言行合一。

  5. 權智:共分為二章,主要講述九天上帝在進行天地公事時,所展現出來的「先知先覺」以及掌握「三界大權」權柄的「玄妙」事跡。

  6. 濟生:主要講述九天上帝在進行天地公事時,使用醫術與神術,醫治各式各樣症狀的病人。

  7. 預示:講述關於九天上帝降生的預示,以及九天上帝大巡天下行天地公事的訊息告知。

  8. 譯註:此篇主要係以漢語之拼音為排列順序,講述《典經》中需要具體說明之處,以及《典經》中有*字符號,須特別附加譯註之處。此部分僅為《典經》中文版中為方便閱讀者更深入理解《典經》之內容,而特別為中文閱讀者編撰。

又,據上開《典經》源起及其內容之敘述可知,典經有絕大部分是在記錄關於九天上帝的事蹟,包含生平、進行天地公事、懸壺濟世、智慧、教導以及「非常」的能力展現。由此可知《典經》主要目的之一,即是在於宣揚九天上帝信仰,使閱讀《典經》者,透過有所依據的人、事、時、地、物之記載,進而啟發或堅定對於九天上帝的信仰。

除了此一目的之外,《典經》中亦記載著關於大巡真理會道主趙哲濟如何承接九天上帝之道統,並奠定了姜一淳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上帝」以及大巡真理會的宗旨、信條與目的。11)同時,亦在內容中表明,道主趙哲濟於西元1958年二月下旬,任命朴漢慶為都典,12)並表明其所任命之都典是為「總都典」,與過往僅為侍奉之都典職責截然不同,13)爾後於三月六日化天。14)據此可知,《典經》除了背負信仰宣揚與傳承的重責大任外,同時亦是大巡真理會延續九天上帝道統的歷史紀錄與佐證。

《典經》除了為閱讀性的宗教經典角色外,在大巡真理會所奉行的宗旨、信條、目的以及宗教儀式中,15)亦扮演著教導者的角色。

在大巡真理會非常重視修道生活,專心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道通」(到達理想世界稱為「道通真境」),必須不斷的身心修行。16)所謂的身心修行即是透過其宗教儀式「祈禱」、「修練」與「功夫」。而這些宗教儀式的內涵、儀軌、進行的時間、使用的物品與持誦的咒語等等,都是出於《典經》中九天上帝與道主之傳授,由此可知,《典經》在大巡真理會中亦是具有實際作用性質的經典。

(二)《玉樞寶經》之內涵

《玉樞寶經》,17)全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說)玉樞寶經》,又稱《雷霆玉樞寶經》或《玉樞經》,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關於《玉樞寶經》的由來眾說紛紜,目前僅能「推測」係出於北宋末至南宋初期間,而作者的來由亦有數說,一說為機緣天現,據《雲笈七籤ㆍ道教本始部ㆍ道教所起》:

尋道家經誥,起自三元,從本降跡,成於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會。其八會之字,妙氣所成,八角垂芒,凝空雲篆。太真按筆、玉妃拂筵,黃金為書,白玉為簡。祕於諸天之上,藏於七寶玄臺。有道即見,無道即隱。蓋是自然天書,非關蒼頡所作。

此說認為,道教經典皆為自然天書,18)機緣一到即會現世,並非人類文字所能撰述。

又一說為白玉蟾撰寫,其說認為《玉樞寶經》成書於南宋初,是北宋末年興起之神霄雷法傳統的經典,該書不著撰人,擬是金丹派南宗始祖白玉蟾(1194〜?)所撰。19)至於此說依據為何,目前並未有相關資訊可供判讀。

再一說為作者不詳,此一說法為目前大多數人較能接受的一說,但此說又可分為人撰與夢啟,亦即認為《玉樞寶經》為某一不具名者,依據當時時空背景自行撰寫,以配合當時信仰需求,或是某一不具名者於夢中受啟於天,夢覺而著。

然,無論正確說法為何,皆無法否定《玉樞寶經》在道教經典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玉樞寶經》的內容並未區分明顯的章節,但從經文敘述中可以了解,除了前二段的場景描述與最末讚揚《玉樞寶經》與普化天尊外,內容大致還可以區分五個部份:

  1. 雷師皓翁啟問:此部分經文從「時有雷師皓翁於仙眾中越班而出…」起,至「…吾當以身身之爾等洗心為爾宣說」止。內容主要描述雷師皓翁向普化天尊詢問,普化天尊如何能為普化天尊,而普化天尊予以解說。

  2. 天尊宣說至道:此部分經文從「天尊言爾諸天人欲聞至道…」起,至「…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無情惟一無二」止。內容主要描述普化天尊向十方諸天帝君與諸天人,宣說何為至道。

  3. 演說妙寶氣數:此部分經文從「天尊言吾今於世何以利生為諸天人演此妙寶…」起,至「…諸天聞已四眾咸悅」止。內容主要描述普化天尊向諸天人演說何為氣數。

  4. 誦經功德無量:此部分經文從「天尊言吾今所說即是玉樞寶經…」起,至「…太上遣素車白馬大將軍以監之」止。其內容主要為普化天尊向諸天人演說,無論何時、何地、遭遇何事,只要誦念《玉樞寶經》可以消災解厄,百無禁忌。

  5. 寶經化難解脫:此部分經文從「天尊言若或有人治裝遠行賊盜騁姦五兵加害…」起,至「…一心稱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悉得解脫」止。內容主要描述,普化天尊向諸天人演說佩帶與使用《玉樞寶經》之效用與方法。

據上開《玉樞寶經》之源起與內容說明,不難發現,《玉樞寶經》的出現,與當時的時空背景具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北宋末南宋初,正值社會動盪,百姓常因外敵入侵而逢劫難,在此生存不易的時代,信仰即成為百姓們支撐心靈的寄託。此時道教正值雷法盛行,各個道派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雷法,而為了配合雷法而生的信仰,《玉樞寶經》的出現就相當合理。《玉樞寶經》的內容充份讚揚關於普化天尊的雷神信仰,同時也透過經文中普化天尊的演說,宣揚了《玉樞寶經》的作用,使普化天尊與玉樞寶經間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在《玉樞寶經》的經文中,亦能夠看見特定道派的「置入性行銷」手法,20)「…若或有人欲學道欲希仙欲逭九玄欲釋三災當命正一道士或自同親友於樓觀於家庭於里社釂水饋花課誦此經…」從此段經文中可知,普化天尊指定「正一道士」為為他人誦經的首選,而正一道派恰好在此一時期萌芽,21)據此不難推論出,《玉樞寶經》有極高機率為正一道派的相關人士所著,也可顯見《玉樞寶經》具有密宣正一道派的背後目的。

除了宣揚普化天尊信仰與推廣道派的作用外,《玉樞寶經》做為道教重要經典,傳遞道教思想與信仰亦是其重責大任。道教著重度生度死度幽冥,《玉樞寶經》中「…故此經者上通三天下徹九泉可以追薦魂爽超度祖玄…」恰恰正在傳揚道教生死有度的思想。

《玉樞寶經》除了是具有讀誦性的經典外,在實際運用上亦有多方作用:

  1. 歷劫誦經,不可思議:《玉樞寶經》整篇經文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由普化天尊以例示方式說明,凡是有所悉求或遭遇千災百難,只要志心誦念《玉樞寶經》,可得天人相助,所求順遂,亦可消災解厄。

  2. 十字天經22),有求必應:在《玉樞寶經》中普化天尊曾提及稱念「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效力:

若未來世有諸眾生得聞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一聲或五七聲或千百聲吾即化形十方運心三界使稱名者咸得如意十方三界諸天諸地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飛走蠢動若有知若無知天龍鬼神聞諸眾生一稱吾名如有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23)

若或有人為雷所嗔其屍不舉水火不受即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作是念言萬神稽首咸聽吾命24)

而雷師皓翁亦在經末提及:

遇諸險難一心稱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悉得解脫25)

據此可知,《玉樞寶經》亦提倡稱念「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十字天經,達到凡有所求,悉皆感應的運用方式。

3. 午朝行道,應元宣經:在臺灣道教法會中,當地方或廟宇舉行大型齋醮法會時,會安排進行四個朝科,分別為早朝、午朝、晚朝及宿朝。其中,「午朝」部分乃是由行法的高功道長,在朝見完普化天尊後,便化身為普化天尊向法會信眾宣讀《玉樞寶經》一遍,達到傳經傳法傳科典的作用。

4. 洪文夾讚,談經說法:在如上所述的大型齋醮法會中,亦會安排進行「洪文夾讚」科儀,此儀式主要是為傳揚《玉樞寶經》而設。其內容為,由兩位高功道長同時進行儀軌,先由一位高功道長坐於「談經」處,讚詠一段《玉樞寶經》,再由另一位高功道長坐於「說法」處,誦念該段《玉樞寶經》經文。此儀式藉由邊誦邊讚的方式,讓參與法會之信眾,能夠明白《玉樞寶經》的重要性,並達到廣宣流佈的作用。

(三)《典經》與《玉樞寶經》之比較

《典經》與《玉樞寶經》,各為大巡真理會與道教中,關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相關經典,其經典記載方式、內容、作用與目的,有些許的異同性,簡易比較如下:

表 1. 《典經》與《玉樞寶經》之比較
經典\經典 《典經》 《玉樞寶經》
源起 1.有歷史脈絡可尋 1.來源尚未有定論
內容 1.有明顯的章節區分。
2.講述九天上帝生平ㆍ大巡天下ㆍ濟生度人的故事。
3.內容偏向歷史紀錄。
1.無明顯卷捲區分。
2.講述普化天尊果位由來ㆍ至道ㆍ氣數ㆍ玉樞寶經與十字天經的功效與應用。
3.內容偏向口說紀錄
目的 1.奠定九天上帝之神格
2.宣揚九天上帝信仰
3.大巡真理會的道統依據
4.奠定大巡真理會之宗旨ㆍ信條與目的
1.讚揚普化天尊信仰
2.宣揚玉樞寶經功能
3.特定道派置入行銷
4.道教思想的傳揚
作用 1.閱讀性的宗教經典
2.宗教儀式的教導者
1.誦念性的宗教經典
2.誦經消災解厄有求必應
3.齋醮法會儀式運用
Download Excel Table

由表中可以知道,《典經》的來源比之《玉樞寶經》,有較多的歷史紀錄可以探查,若以學術論證而言,《典經》的內容的可信度應該大過《玉樞寶經》。

其次,在內容部分,或許是兩本經典著作的時空背景差異,《典經》較有偏向現代書籍的編輯方式,而《玉樞寶經》則是古代經文的撰寫方式一言到底沒有句逗。而《典經》的實際內容是將九天上帝與道主的相關事蹟紀錄並分類,如同一種史書紀錄;《玉樞寶經》則是普化天尊在某一次宣說要法時的口述記錄。兩部經典的記載方法完全不同。但若是細讀兩部經典的經文內容可以知道,兩部經典對於信仰神的來源說明、神的教導內容及神的救度方式都有一定的記載。

復次,在兩部經典的目的上而言,從經文內容所表達出來的意涵可知,兩部經典在宣揚信仰、思想與特定教派的目的上其實是雷同的。

末次,在兩部經典的作用上,《典經》多用於提供閱讀以及宗教儀式的教導與資料來源依據,屬於宗教歷史教育書;而《玉樞寶經》則是多用於誦念以及宗教儀式上的文本,屬於宗教信仰工具書。

最後,兩部經典雖因時空背景不一樣,導致經典內容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差異性很大,但若能詳細研究兩部經典所具有的神聖性及教義的傳遞與實踐上,就不難發現,兩部經典僅僅在於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26)

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形象

任何宗教經典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定無法脫離人的因素,因此帶有宗教情愫的「人」才是產生宗教經典的必要條件。27)而宗教經典對於具有該宗教情愫的人而言,通常具有一定的神聖性、權威性與教化性。28)這些宗教經典的特性,經常可由經典中人物的話語或經文字句看出端倪,而這些隱藏在話語或字句中的宗教經典特性,就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該宗教情愫的人,再藉由這些人回頭強化宗教經典的特性,使宗教經典的地位在該宗教內逐漸提升。

據此,以下將從《典經》與《玉樞寶經》的宗教經典特性,探究與比較兩部經典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所具有的神聖形象、權威形象與教化形象。所謂神聖形象,指的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部經典中所具有超越凡俗的特質且對於具有宗教情愫者,有產生敬畏及不可侵犯的影響形象;所謂權威形象,指的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部經典中,發揮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與權利形象;所謂教化形象,指的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部經典中,對於閱讀者所產生的教育或感化形象。

(一) 《典經》中之形象29)
1. 神聖形象

九天上帝在《典經》主要以神降世為人後的形象與事蹟做為記載,而從神降世為人的過程亦是透過降世為人後的敘述,因此九天上帝的神聖形象,必須從神而人再從人而神的描述。

在<預示>一中記載:「上帝位居九天,神聖、佛、諸菩薩等向上帝訴求,皆謂匡扶天地之紛亂非上帝不能。」這段文字呈現出一個現象,九天上帝除了是三界之上的神祇外,還是諸神所推舉出匡扶天地的上上之選,賦予九天上帝一種超凡中的超凡形象。

而在過去歷史經驗中,超凡之神降世為人,經常會天現異相,九天上帝在降生之時即是如此,在<行錄>第一章九中記載:「其母權氏,諱良德。一日赴梨坪面書山里娘家之際,夢見天空開裂為南北兩半,一碩大火球覆蓋全身,天地為之照亮。之後不久胎氣萌動,十三個月後上帝降生。」據此記載,九天上帝降生之時不僅有所異相,甚至超於凡人的十月懷胎,在降生之時即顯出與常人不同之處。而除了神人降世的夢徵以外,在<行錄>第一章一O亦記載:「上帝降生之際,產房內異常明亮,兩仙女從天而降,侍奉幼小的上帝。產房內奇香撲鼻,一股瑞氣環繞周圍,直沖雲霄。」此處顯示,九天上帝在降生之時,具有他人可見的奇象異香,比之其母的主觀夢徵,客觀的異象更可顯示出其不凡的來歷,再加之有天界仙女下界為初生之九天上帝服侍,更可顯示出九天上帝的神聖不可侵犯。

而在九天上帝大巡天下進行天地公事時,亦曾顯示出其不凡來處的實證,在<行錄>第二章一六中記載:「某日,上帝說道:『吾乃彌勒。金山寺彌勒殿之丈六金佛手握如意珠,吾卻含在口中。』於是讓眾從徒觀其下唇之內,只見上帝唇內有一紅斑。眾從徒還發現上帝的面貌酷似金山寺的彌勒金身,兩道眉宇間有一圓形白毫珠,左手掌內印有一『壬』字,右手掌上印有一『戊』字。」金山寺彌勒殿在九天上帝大巡天下時,即是韓國歷史悠久之信仰中心,而九天上帝之外表形象,竟與百姓崇敬的「彌勒」如此相似,在有得以驗證的客觀情形下來說,對於九天上帝的宗教敬仰氛圍,必定是高於金山寺彌勒。

然而九天上帝除了曾展現其外表形象的奇相外,亦曾展現出其內在形象,在<教運>第一章五:「眾人閉上眼睛看去,只見洗漱水變成一片大海,海中蛇頭龍尾搖頭擺尾。眾人即將閉眼所見的情形具告上帝,上帝道:『吾之形體乃蛇頭龍尾也』。」蛇在韓國具有象徵不死之意涵,而龍則是具有王權、超凡能力、行雲降雨等象徵,九天上帝在此顯現其為蛇頭龍尾之形體,是否具有相同的象徵意涵雖尚未可知,但其神獸異相確實能夠產生令人敬畏的情感。

2. 權威形象

權威,通常具有不容置疑與挑戰的特性,而這個特性通常來自於經典中「角色」的權力與能力。在<權智>第一章一一中,九天上帝曾言:「吾降西洋大法國之天啟塔,大巡天下,擁有三界大權,開闢三界,開啟仙境,為拯救蒼生於毀滅巡迴東方中,來到朝鮮之地。」以及在<權智>第一章二一中:「上帝每有機會,便對眾從徒道:『吾主宰三界大權,匡正一切先天度數,開啟後天嶄新運數,建地上仙境』。」其中,九天上帝具有三界大權在其宗教觀點中,即表示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建立地上仙境,則表示九天上帝具有,將當時紛亂無序的世界重建為人人嚮往的仙人世界之能力。

而九天上帝的三界大權並非是一種主觀概念,而是具有客觀內容記載,在<預示>一二指出:「上帝率一切道通神與文明神,乃取各民族文化之精髓加以統一,以此秘編度數,無有絲毫疏漏。」在此可以知道,九天上帝與一切諸神祕編度數,其中「率」一字即顯露出,九天上帝具有高上的權力,否則如何率領諸神?又於<教運>第一章二一中九天上帝說到:「『吾所到之處,天地均應知曉。』這時突然電閃雷鳴,公又大驚,村民也因這突如其來的雷聲而感到不可思議。」以及<教法>第三章二五中又言:「吾後日現世人間時,豈只雷聲大作。雷聲霹靂響徹天地」,從文中「天地均應知曉」即「響徹天地」兩句中即可感受九天上帝所具有的至高權力與身份地位。

而開闢仙境的能力又是如何體現?<權智>第一章七中九天上帝說到:「『吾自辛丑年起,擔當一切天地公事,今年將保證豐收。』果不其然,當年雨量適中,陽光充足,迎來了一個豐收年。」以及<權智>第一章八:「自吾行天地公事起,一切餓莩神皆被趕到天上,今後百姓再也不會因饑饉餓死。」在此即透露出,九天上帝行天地公事後,百姓都因此豐衣足食,逐步顯現九天上帝開闢仙境的能力。

3. 教化形象

教化亦可說是教育與感化或度化,主要都是藉由經典中被信仰者的言語或行為,傳達出此類訊息,猶如<教運>第一章三四中,九天上帝道:「無論是誰,吾將據其內心所修,明其道通,令上才七日,中才十四日,下才二十一日成道。」由此可知,九天上帝度人道通無有分別,僅在於人資質而有快慢之異。

而在韓國傳統的階級制度與男尊女卑的觀念中,九天上帝亦於<教法>第一章九提出:「當今乃解冤時代,貴兩班而分別尊卑,猶如掘祖墳而毀族。故速廢兩班之因習,善待賤人,冤方得解,可迎和平盛世」以及<教法>第一章六八:「在後天,依個人所修,女人亦可立功德。自古男尊女卑之慣習將被破除。」九天上帝所提出之觀點,破除韓國自古來的封建思維,也表示了在九天上帝的世界中,無論男女老幼、尊卑貴賤,都能夠達到「道通真境」的境界。

而對於作惡之人,九天上帝亦提出了懲戒與救贖的方法,在<教法>第一章二九中:「對於那些心生貪念,或以不當方式登其位元者,或處事偏頗者,神明揪其後頸加以懲除。」以及<預示>四一:「是為有錯之人,此後怪病將橫行世間。屆時,眠者於臥床上,坐者於座位上,行人於道路上,或難以起身,或無法移動,或撲倒於路旁,臨於死境,喚吾名字便能得救。」據此可知,九天上帝傳達了,對於犯錯之人無論是否為人知,都將有神明的懲罰,但犯錯之人只要能夠稱念九天上帝之名即可得救。這也表示了,在九天上帝的眼中,無論男女、尊卑、有罪無罪,都是能夠獲得教化從而達到道通。

(二) 《玉樞寶經》中之形象
1. 神聖形象

普化天尊在《玉樞寶經》中,本就以天神的角度向會集於玉清天的十方諸天人宣說妙法,因此從富有宗教情愫之人的觀點看來,神的本身就是一種無庸置疑的神聖性。然而此種神聖性卻僅是粗淺的感受,是一種宗教潛意識,尚不至於達到使見聞者都能生成敬畏不可侵犯的形象。因此,在經文的一開始便有雷師皓翁的問法:「時有雷師皓翁於仙眾中越班而出面天尊前頫顱作禮勃變長跪」。雷師皓翁,亦是天神之一,但要向普化天尊問法時,卻向普化天尊禮拜並下跪。此處所透露出的訊息是,「普化天尊地位高於一般天神」,而在宗教經驗上,禮拜或下跪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敬畏的表現,據此所透露的另一個訊息便是「天神都如此敬畏普化天尊,凡人又如何能夠不敬畏?」

然而隨即而來的疑問,普化天尊為何能夠得到天神的敬畏?因此經文提到:「吾昔於千五百劫以先心縫此道遂位上真意釀此功遂權大化嘗於大羅元始天尊前以清淨心發廣大願願於未來世一切眾生天龍鬼神一稱吾名悉使超渙」。由此可知,普化天尊是久遠以前在元始天尊30)前發願度化一切眾生,就此經文又可得到訊息「普化天尊是經過至上神所認可的神祇」且「普化天尊可以救度我等」據此,奠定普化天尊的超凡存在。

而在經末,雷師皓翁再次描述了普化天尊「無上玉清王統天三十六九天普化君化形十方界披髮騎麒麟赤腳躡層冰手把九天炁嘯風鞭雷霆能以智慧力攝伏諸魔精濟度長夜魂利益於眾生如彼銀河水千眼千月輪誓於未來世永颺天尊教」。此段經文具體的描述了普化天尊高尚的地位、威武的形象、文武雙全的能力以及能夠帶來希望的形象,亦在傳達出普化天尊不可侵犯的形象。

2. 權威形象

權威的顯露通常伴隨著富有宗教情愫者的仰望,亦即若要使人堅信普化天尊,則必須讓人得以見到普化天尊的權威,因此經文中普化天尊表示:「十方三界諸天諸地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飛走蠢動若有知若無知天龍鬼神聞諸眾生一稱吾名如有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在此處,經文所透露的消息是:「普化天尊具有撼天動地的能力」,亦即表示,只要能夠得到普化天尊的幫助,再困難的事皆能有所解,也就能有所依靠。

其次,普化天尊又言:「吾是九天貞明大聖每月初六及旬中辛日監觀萬天浮遊三界」。此處表達了,普化天尊雖貴為上界之神,但為了救拔眾生,是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等待,每個月有三至五日的時間,普化天尊會巡遊視察三界。而在此所透露的訊息是:「普化天尊擁有至高的權力」也就表示,我等希求能有所應,且應感迅速。

又雷師皓翁亦言:「是經在處當令土地司命隨所守護雷部按臨以時稽審。若人家有此經至誠安奉即得祥煙滿庭慶雲蔭軒禍亂不萌吉福來萃於其亡歿不經地獄所以者何死即往生生歸善道承天尊力有此靈通」。在此雷師皓翁所要表述的是,《玉樞寶經》本就為普化天尊演說而成,而現在只要擁有此經,就能獲得如斯利益,一切都因為依靠普化天尊的道力,而此處所透露的訊息便是「普化天尊擁有至高的權利以及無上的能力」,也就表示普化天尊將是我等強力的後盾。

3. 教化形象

普化天尊曾在元始天尊前發廣大願要度化眾生,因此使眾生「改邪歸正」便是重要課題之一。是故,普化天尊說:「世衰道微人無德行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友兄弟不誠夫婦不義朋友不畏天地不懼神明不禮三光不重五穀身三口四大秤小斗殺生害命人百己千姦私邪淫妖巫叛逆從微至著三官鼓筆太乙移文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在此處普化天尊列舉了數種常見的罪惡,並讓惡者知悉,造作這些罪惡,將會有所懲罰。然而懲罰為何?普化天尊又說:「先斬其神後勘其形斬神誅魂使之顛倒人所鄙殘人所嫌害人所怨惡以至勘形震屍使之崩裂驅其捲水役其驅車月廉音核旬校復有考掠」。於此,普化天尊將作惡者會受到的懲戒方式具體的透露,讓尚未誤入惡道者能夠有所警醒,而已作惡者呢?普化天尊亦給予改過向善的機會:「一聞此經其罪即滅若或有人為雷所嗔其屍不舉水火不受即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作是念言萬神稽首咸聽吾命」。在此所表達的是,只要仰承普化天尊宏大道力,縱使罪孽深重,依然有向善之機,也表示普化天尊並不會放棄芸芸眾生中的任何一個人。整段經文所要表達的,便是告訴世人:「普化天尊教化世人無有分別,僅是方法不同」。

(三)兩部經典中之形象比較

對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典經》及《玉樞寶經》中的神聖形象、權威形象、教化形象,重點節錄並比較如下:

表 2. 《九天上帝》與《普化天尊》之比較
形象\經典 《典經》 《玉樞寶經》
神聖形象 1. 對於神的信仰
2. 萬神所託
3. 天出異相的降生
4. 可驗證的客觀形象
1.對於神的信仰
2.透過其他神彰顯
3.以信賴神祇保證
4.可供想象的具體描述
權威形象 1.至高的權力
2.無上的能力
3.強力的後盾
4.安心的依靠
1.至高的權力
2.無上的能力
3.強力的後盾
4.安心的依靠
教化形象 1.為惡必有懲
2.願改即有度
3.教化無有別
1.為惡必有懲
2.願改即有度
3.教化無有別
Download Excel Table

神聖形象,在客觀的要件上雖然是指具有超越凡俗的特質且對於具有宗教情愫者,有產生敬畏及不可侵犯的影響形象。但在本質上卻是透過這種形象傳達一種信仰一種全知全能的信心與信任。

而由上表可知,九天上帝與普化天尊在神聖形象上的塑造,因為角色屬性的不同,而有一些差異性,例如在《典經》中,九天上帝性質上是人的角色,所以具有降生為人時的異相,而普化天尊仍為神的角色因此並沒有降生的事蹟。而九天上帝降生為人身,因此具有客觀外形可被認識,從而能夠使他人透過肉眼得見九天上帝的不思議之處;而普化天尊為神,他人肉眼無法可見,因此僅能從經文中所描述的客觀樣貌進行想象。

在兩者的神聖形象上具有大部分的共通性,例如九天上帝與普化天尊,兩者皆有運用了平凡人對於「神」的既定思想,除了兩者初始都具有神的身分外,兩者身分與任務的改變,也都透過了「他神」的襯托。又如,九天上帝是由萬神推崇而來匡扶天地;普化天尊則是在元始天尊前發宏大願救度一切眾生。透過自身為神又受其他神祇的推崇或保證,顯示出九天上帝與普化天尊在經典中具有超凡中的超凡形象。

權威形象,雖然表示著具有影響他人行為的權力與能力,但其本質上要透露的,其實是一種強力又讓人安心的依靠。

而在上表的權威形象中,九天上帝與普化天尊,兩者有著相同的性質,九天上帝透過「主宰三界大權」來顯示其擁有至高的權力;普化天尊則是透過「監觀萬天浮遊三界」來呈現相同至高的權力。九天上帝透過「建立地上仙境」來呈現其無上的能力;普化天尊則是透過「天地萬物若有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來展現。九天上帝透過「統率萬神」以及「豐衣足食」來展現其安心可靠的性質;普化天尊則是透過「禍亂不萌」與「往生者生歸善道」來呈現生死有所依的特質。據此,九天上帝與普化天尊,雖說在經典中表現出的客觀方式完全不同,但是在本質意義上卻是無有差別的。

在教化形象上,雖指表面文字所呈現對於閱讀者所產生的教育與感化或度化,但其本質上想呈現的,是一種給予希望的形象,也就是給予一個必有所解的心中期盼。

在上表中,九天上帝與普化天尊所呈現的教化形象是殊途同歸。九天上帝透過「神明揪其後頸加以懲除」來表達只要為惡者,皆有所懲罰;而普化天尊則是透過「從微至著三官鼓筆太乙移文即付五雷斬勘之司」來表示相同的內涵。九天上帝透過「喚吾名字便能得救」來展現救贖的思想;普化天尊則是相同透過「即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作是念言萬神稽首咸聽吾命」來做為救贖的方法。九天上帝透過「據其內心所修,明其道通」、「速廢兩班之因習,善待賤人」、「依個人所修,女人亦可立功德」等,來傳達其教化無有分別;普化天尊則是表達,即使如同「為雷所嗔其屍不舉水火不受」之惡人「一聞此經其罪即滅」來呈現教化無有分別的信念。

大巡真理會的《典經》與道教《玉樞寶經》,雖然是在不同的兩種時空背景與社會環境下所誕生的經典,且經典所呈現的方式以及經典中所記載的人物性質亦不相同,看似無從比較起,但是透過經典的神聖性、權威性與教化性,作為基礎,從而比較兩部經典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形象時,就可以發現,其實在經典中,兩者的形象幾乎是一模一樣,僅是差別在表達與呈現的方式不相同罷了。

四、結論

《典經》與《玉樞寶經》在時空背景看來,《玉樞寶經》出現時間早於《典經》,而《玉樞寶經》傳入韓國的時間有諸多說法,但大致上可分為二說,一說約於中國北宋時期傳入,另一說為中國明朝時期傳入。無論採取何說,《玉樞寶經》在韓國出現的時間亦早於《典經》,因此《典經》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稱謂,是否受到《玉樞寶經》影響?亦或是英雄所見略同的巧合?這仍是一門值得研究的課題。

在大巡真理會中,他們認為九天上帝,是先由「九天大元造化主神」降生到人間為姜一淳,在姜一淳大巡天下,操辦天地公事後化天,果位方得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31)而道教普化天尊,則是有諸多說法,有說普化天尊為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亦有說普化天尊為南極長生大帝之化身,亦有說普化天尊為軒轅黃帝昇天後受封,更有依據民間小說《封神榜》所載,認為普化天尊為商紂太師聞仲死後受封。

而無論是大巡真理會所認為的九天上帝亦或是道教所認為的普化天尊,依據目前的資料來說,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這個名稱,比較象是一個神界的職稱,而非是本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神。當然,這論點是否正確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然而,從具有宗教情愫的人以及宗教實踐的角度來看,《典經》與《玉樞寶經》中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指的到底是不是同一個神祇、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否本有其神亦或是果位或職稱,對於兩教教徒來說,並不影響他們心中信仰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形象。

Notes

1) 姜一淳(1871〜1909),又名姜甑山,化天後被大巡真理會奉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姜聖上帝」。

2) 據《典经》(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編,骊州:大巡真理会出版部,2017,以下簡稱《典經》),教運2-32記載名稱應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上帝」,為何會衍生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姜聖上帝」仍有待研究。

3) 李秀賢,〈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實踐比較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17),頁77。

4) 大巡真理會, <典经>, (http://chi.daesoon.org/app/cn/teachings/scriptures), 2019年12月18日。

5) 大巡真理會之前身為「無極道」,無極道之前身為「太極道」;而普天教則是更早時期信仰姜甑山的教團

6) 甑山教為後人所稱,主要是指姜甑山在人間進行天地公事的時期。在姜甑山化天(去世)後,因政治與教義認同因素,分裂出許多信奉姜甑山的教團,這諸多教團有部分人即統稱為「甑山教團」。

7) 此指二次大戰後韓國脫離日本殖民,成立大韓民國政府。

8) 原名趙哲濟(1895〜1958),又名趙鼎山,大巡真理會稱其為「道主」。

9) 本文所研究的《典經》為2017年十二月所發行之中文版第二版。

10) 姜甑山進行天地公事時,並未成立教派,甑山教為後人對於該時期之統稱,因此當時與姜甑山一同進行天地公事者,僅稱為從徒。

11) 道主趙哲濟時期創立無極道,後於西元1950年改名為太極道,後於1969年由「都典」朴漢慶重組機構並創立大巡真理會,其宗旨、信條與目的皆延續道主趙哲濟所確立之內容。

12) 朴漢慶(1917〜1995),又名朴牛堂,大巡真理會之創教者,道主趙哲濟所任命之總都典。

13) 《典經》,教運 2-64。

14) 《典經》,教運 2-66。

15) 《典經》,教運 2-32。

16) 李秀賢,〈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實踐比較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17),頁87。

17) 本文所使用之玉樞寶經,為「慧光雲房」於道曆4712年(西元2015年)依據《正統道臟》之重印本。

18) 陶弘景《真誥ㆍ運題象》以及《洞玄靈寶玄門大義》中亦有相類似的論述。

19) 尹翠琪,<道教版畫研究:大英圖書館藏《玉樞寶經》四註本之年代及插畫考>,《道教研究學報》2 (2010),頁141。

20) Placement marketing.

21) 正一道,即現今正一派,全名為「正一盟威之道」,由漢代五斗米道演變而來,奉張道陵天師為首,宗壇位居龍虎山。

22) 十字天經,全名《神霄十字天經》,內容即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十字。

23) 慧光雲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臺北: 慧光雲坊印製), 2015,收入《正統道藏》,第25冊,洞真部本文類,一卷, 页27-28。

24) 慧光雲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臺北: 慧光雲坊印製), 2015, 页49-50。

25) 慧光雲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臺北: 慧光雲坊印製), 2015, 页52。

26) 本文重點在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兩部經典中的形象比較,因此對於兩部經典的比較僅為概述,嗣後有機會再另行撰寫兩部經典的詳細比較研究。

27) 蔡彥仁,〈經典教義總論〉(http://egloos.zum.com/littlemonkey/v/11007457), 2019年12月22日。

28) 宗教經典特性,除了神聖性、權威性與教化性外,尚有正統性、特殊性...等,本文僅為例示將使用於比較的三種特性。

29) 因限於文章篇幅,因此對於九天上帝於《典經》中之形象,僅用例示予以論述。

30) 元始天尊,道教的至上神之一,與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合稱三清道祖。

31) 李遠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信仰研究〉,《大巡思想論叢》21,(2013),頁92。

參考文献

1.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编,《典经》,骊州:大巡真理会出版部,2017。

2.

慧光雲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臺北:慧光雲坊印製,2015,收入《正統道藏》,第25冊,洞真部本文類,一卷。

3.

《洞玄靈寶玄門大義》,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 洞玄靈寶玄門大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

陶弘景,《真誥ㆍ運題象》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 真誥,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8。

5.

尹翠琪,〈道教版畫研究:大英圖書館藏《玉樞寶經》四註本之年代及插畫考>,《道教研究學報》2,2010。

6.

李秀賢,〈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實踐比較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7。

7.

李遠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信仰研究〉,《大巡思想論叢》21,2013。

8.

蔡彥仁,〈經典教義總論〉(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736),2019年12月22日。